遊覽車意外事件是否讓台灣民眾及政府覺悟呢?
同樣觀念也可以運用在醫療上。
其實我一直很反對號稱"治療一次就好"的速食醫療,你的疾病有多嚴重、有多久自己應該知道,想要一次就好,要不就是劑量重,要不就是只好了表面,前提是你的身體受得了這麼重的劑量(虛不受補),或只是想要沒症狀(體質仍偏差),或只是檢驗數據漂亮(身體還有一大堆不舒服)就好。
以前在醫學中心,很多病人因為心急,開了湯劑,結果後來沒錢治療,一切也都白費。
健保給付的藥粉,配合醫師衛教,如果有耐心地服用,症狀、徵候也可以逐漸改善。
當然體質偏差太多,再適時搭配湯劑,依照個人經濟狀況調整,耐心仍是治療關鍵。
例如陰血虧虛太多,如果水庫都乾涸了,河流哪來的水?將脈比喻為水道,血海為水庫,常常一開始補不起來(吃藥沒感覺),因為都跑到水庫了,等水庫充盛,水才能盈溢出來。
年輕或體質好的人真的也不太需要治療太久,我還常說下次不用再回來了,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即可。
你選擇妥協於物超所值或從觀念改變養生態度呢?